厂家如何管好业务人员

[日期:2008-11-24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现在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些厂家的业务人员投身经销商门下,为经销商操盘。可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大批高素质人员的加盟,加速了经销商公司的发展。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好的厂家越来越难进,二是经销商公司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也逐渐规范。这样“前拉后推”,经销商公司吸引了厂家业务人员来投,其中不乏一些中高层人员。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厂家业务人员也“搞砸”了一些经销商的生意。那么对“来投”的原厂家业务人员该怎么用呢?

  成与败的启示

  在探讨该怎么用原厂家业务人员之前,我们先看一正一反两个案例。

  案例一:河南开封的王老板最近很“悠闲”,因为新任销售经理小吴能替他分担一些工作了。说是新任销售经理,其实王老板包括公司员工,已经和小吴很熟了。因为小吴以前是王老板所代理产品的原区域经理。在以前的交往中,王老板就很欣赏小吴的为人和业务能力。后来这个产品厂家出现了问题,小吴就来“投奔”王老板了。为了让小吴能安心工作,王老板决定分给小吴一些股份,年底分红。此外王老板没有立即让小吴开始工作,而是封了他个“销售总监”的职务,让他负责管理和监督销售工作,实际上是熟悉公司销售环节的工作,同时他还让小吴作为自己的智囊,对公司管理和销售工作提出建议。5个月之后,王老板才让小吴负责操作市场。

  案例二:河南郑州的李老板也招聘了一个来自厂家的业务人员小张。小张以前是在石家庄做区域经理,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厂家,但一时又找不到好的厂家就职,就来到了李老板这里。李老板给小张安排的职务是业务员,实习3个月。于是小张开始和新招的业务员一起军训,在咬牙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小张开始负责市区铺货。由于业务能力强,小张总是第一个完成任务,之后就去上网From EMKT.com.cn打发时间。在工作期间,小张很看不惯主管他的业务经理,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业务经理就是草包一个。在和李老板沟通的时候,小张也不止一次地指出业务经理的种种不是,希望李老板能重用自己。但李老板迟迟没有表态,最后感觉无处施展地小张离开了公司。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看到小吴和小张带给经销商公司一正一负两种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带给我们以下几个启示:1.了解原厂家业务人员比管理更重要。王老板能够给小吴充分放权,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以前小吴担任区域经理,双方已经度过了磨合期。而李老板则不了解小张想找个暂时落脚的真实想法,此外双方也没有真正的沟通,因此缺乏了解,这也让李老板不敢放权,只给小张安排了个业务的差使。2.要给原厂家业务人员一个适应期。王老板虽然了解小吴,但他没有立刻让小吴负责实际工作,而是安排了5个月的时间,让小吴了解工作,融入团队。而李老板则让小张立刻进入工作,由于缺乏对公司内部的了解和坚持以前的工作习惯,小张和业务经理发生了矛盾。3.给原厂家业务人员充分的尊重。王老板给小吴封了个“销售总监”,虽然这个总监和厂家的销售总监差距很大,但让小吴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李老板把小张看作是一个普通的新业务员,身为城市经理的小张当然会产生心里落差。

处理好三个不平衡

  实际上管理原厂家业务人员,最大的难点在于双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经销商要的是真金白银,因此要面向终端,要做好售后服务,从经销商的角度说,是希望原厂家业务人员能给自己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原厂家业务人员大部分是依靠经销商,只要经销商打款就算完成任务了。这两种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经销商要想用好原厂家业务人员就需要从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处理好双方的三个不平衡。

  第一是个人和组织的不平衡。经销商公司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商业智慧和个人魅力,因为这种成功的模式是无法复制的,这种不可以复制性也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整个经销商公司体现的是老板的个人风格;二是经销商公司很难在异地扩张有所突破。而对于原厂家业务人员来说,所接受的销售模式是一种有组织、有标准的可复制性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厂家能不同的区域市场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这种老板的不可以复制性思维和原厂家的组织化、标准化思维必然是矛盾的。从长远来说,经销商要善于把厂家的组织化、标准化思维融入到自己的公司中,因此在使用原厂家业务人员时,要注意这种不同,合理安排原厂家业务人员尤其是中高层人员岗位,让他们协助公司实现正规化管理。

  第二是专业和非专业的不平衡。为什么经销商公司管理是一大瓶颈?主要是因为经销商公司的员工很多是业余选手。而原厂家业务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是专业型选手。让专业选手来管理业余选手,对于经销商公司来说,应该是个很大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业余选手变成专业选手,需要改变以往不专业的习惯,这就需要原厂家业务人员和经销商公司人员进行融合,靠真本事来树立榜样,而不是靠发号施令来实现。为了达到这种平衡,经销商应该多安排一些原厂家业务人员与现有人员一起工作的机会,让他们之间也有一个从磨合到熟悉的过程。

  第三是改变与被改变的不平衡。很多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大多是因为希望改变对方。“你瞧瞧你多脏;你瞧瞧你东西到处乱放”,如此抱怨的背后,是希望对方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没有人希望被别人改变,而很多老板总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这种指令性的改变,往往会造成与原厂家业务人员之间心里的对抗。与其硬性去改变,不如加强对员工的激励,让他们主动去改变。比如在考核方式上,月度奖金是和终端陈列、市场维护挂钩,这样让原厂家业务人员改变重管理轻操作的习惯。

  管理之外的两个关键点

  除了要注重思维上的不同外,经销商还要关注两个关键问题,这点补充性的建议,是穗华酒业总经理张志杰提出的。

  “一是注重产品结构。很多原厂家业务人员进入经销商公司,主要看这个公司的代理产品,因为现在经销商公司主要是靠产品盈利,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一个能让客户赚钱的产品,肯定也不会让业务员赚到钱。因此经销商要合理布置自己的产品结构,这不但能增加公司利润,还能吸引人才。另外,在选择原厂家销售人员为自己操盘时,也要关注产品。比如我们做汾酒产品,招聘一个以前做川酒产品的人来操盘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因为做川酒和汾酒的方式不同。二是要注重经销商公司品牌的打造。原厂家业务人员并不是哪家经销商公司都愿意进的,他们很看重一个公司的软实力,就是这家公司的品牌。经销商要想吸引这些人才,要想管理好这些人才,就要增强公司品牌的凝聚力,这对经销商公司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张志杰从管理之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录入:mp003

上一篇:浅谈营销体系中的绩效管理

下一篇:渠道在企业宣传中的作用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