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医院的路能走多远?

[日期:2009-04-13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平价医院出现伊始,就有不少人发出疑问:平价医院能走多远?从现在一些地方的情况看,问题果然不少,归结起来主要是收入远小于支出,长此下去恐怕真的难以维持。从长远看,摆脱平价医院困境的根本办法,就是让所有公立医院都变成平价医院,而不是仅靠少数平价医院孤军作战。
 
     平价医院:长久生存谁埋单?
 
     出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全国部分城市陆续推出了平价医院。这些医院在为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其"从医院的利润中为患者省钱"的平价医院运行法则似乎并不被业内广泛看好:一方面医院的门诊人数与住院人数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医院的经济效益增长却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已经陷入经济困局。长久生存谁埋单的难题正成为平价医院能否办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平价医院的平价账单
 
    "普通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其它医院收费大约在4000元至5000元左右,而在平价医院单病种限价只收1200元;子宫肌瘤手术,其它医院收费约在5000元至6000元,在平价医院限价在3000元;剖宫产术,其它医院收费约在4000元至5000元,平价医院限价在2800元。"
 
     这是记者通过走访,将哈尔滨市几个比较大的医院部分手术费用与"平价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道外分院的价格进行比较后的明细表。该院副院长姜相录说,2005年8月8日,黑龙江省医院道外分院正式成立,在建院伊始就确定了"平价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办院理念,尽量让更多的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我们虽然身为三级甲等医院,但是在实行平价战略以来,我们一直延续着二级甲等医院的收费标准,而且部分检查项目在二级甲等医院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又打了8折,使患者在价格上得到更多的优惠。除了手术费用外,一些常规检查也全部’平价’,例如电子胃镜一项,三级甲等医院的收费标准为200元,而在我院只收费160元,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医院在胃镜的收费上为患者让利近万元。其它诸如CT、检验、病理、彩超等项目还没有计算在内。"
 
    在平价的吸引下,医院的就诊患者开始成倍增长,现在门诊和住院的患者数有时超过以前几十甚至上百倍。
 
    但与外表"繁荣"相比,"平价医院"的负责人们却另有苦衷。黑龙江省另一所实行平价的医院--黑龙江省第二医院的院长孟松伟说,为方便百姓看病,黑龙江省卫生厅确定了二院和省医院道外分院为"平价医院",运行以来,整个状态是"乐了患者,苦了医院。"不仅医院的收入大为减少,而且医务人员的收入也不能与其它医院相提并论。
 
    副院长姜相录说:"医院最终能降低价格,总结起来就两点:简化医疗路径、控制药品使用。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医生最大可能简化患者的医疗路径,即杜绝不必要的检查。同时,要求医生为患者使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招标药品。如在患者不过敏的前提下,一般的细菌感染都从青霉素用起,超出常规的用药,需要主任医师以上会诊,科主任报院长审批方可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生素。总体说来,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怎么省钱就怎么做。"
 
    平价带来生存危机
 
    部分医疗界人士认为,平价医院的运转都是靠主办医院人、财、物的投入和支持下实现的。"在这住院的患者反映都很好,但我担心长期下去,医院会被拖垮,因为在当前医疗机构也得向市场’刨食’,而’平价’、’惠民’运行机制如果作为短期行为可以,长久下去不符合市场规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完全是价格因素,平价的确可以暂时把患者费用降下来,但也破坏了医院的收支平衡,三级医院变成了二级收费,这样的医院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孟松伟坦言。
 
    事实上,国内部分"平价医院"的前景也多不乐观:2004年4月,上海市虹口区的民营地段医院海江医院,率先成为上海首家"平价医院",并将几千种门诊常用药降价,其中降幅最大的达三成。此举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医院一直以来都没有实现盈利;去年12月,全国首家由政府出资开办的平价医院--北京上地医院正式开诊。该院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避免和少使用高价医疗耗材和药品,而对于医护人员的工资,他们试图通过政府拨款来解决。但熟悉情况的人士说,政府对该医院的拨款是差额拨款,也就是说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谁养活医院的问题;广东东莞有关部门早在七八年前就筹集约两亿元资金办起了"平价医院",但事与愿违,不到一年医院就撑不下去了……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大部分"平价医院"生存艰难的因素如出一辙:
 
    首先是医护人员收入锐减,内心失衡。医院实施了平价战略,利润自然客观性减少,职工收入也无法增加。如黑龙江省医院道外分院副院长月工资1200元,普通行政干部月工资800元,所有诊室的医生全部被取消"开方费"等一切额外收入。如此工资水平与未推行"平价"的医院相比,相差悬殊。
 
    其次,简化医疗路径实行艰难。据了解,在患者的医疗费中很大比例是检查费用,简化医疗路径就是要降低这一部分费用。姜相录说,要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现在部分医院不是医生在看病,而是仪器在看病,患者哪怕有一点小毛病都要做很复杂的仪器检查,致使费用升高。如今"平价医院"简化了路径,等于公开了这个行业"秘密",患者虽然满意了,但同行却不满意了,毕竟很多医院就靠检查费生存。
 
    第三,"平价医院"很难适应当前的医疗体制。"平价医院"推行的"平价战略"主要目的是想通过降低医疗费用,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更大程度地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目前医院仅靠平价给患者治病所得,难以维持生存,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必须到市场中寻求利润,而医院追求利润的结果只能是回到"高价"上来。
 
    平价的账单谁来买?
 
    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的综合性医院有1000多家。如果政府把这些医院全部改成全额拨款支持的"平价医院",需要财政巨额支出,现实可行性一度遭到质疑。以黑龙江省两家较大规模的医院为例,政府每年给哈尔滨医科大学四所附属医院投入不足2000万元,仅够这些医院一个月的人员工资,连水、电、暖的费用都不够;向黑龙江省医院投入300多万元,而省医院一个月职工的工资总额就超过了600万元。
 
    如何让"平价医院"长久生存?平价账单由谁来付?业内人士建议:
 
    首先,保证平价医院的财政投入,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王桂照认为,目前群众医疗成本过高、医患矛盾加剧的责任并不完全在医院,主要症结还在于目前的医疗体制和机制存在弊端,市场化使得医院的公益性色彩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不想办法赚钱就无法生存下去,更留不住专家,也无法更新设备改善就医环境。因此,政府必须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免去医院的后顾之忧。
 
    其次,政府必须宏观调控医疗资源,让"平价医院"不再"孤掌难鸣"。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认为,目前,由于医疗资源配备不合理,基层医疗人员、设备、技术等综合实力较弱,百姓对基层医疗服务缺乏信任,即便是小病,百姓也要越级就医,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大医院综合实力强,收费相对较高,以基层百姓的收入水平,难堪重负,客观上造成了百姓看病贵。因此,政府应恢复和完善社区(乡)、市(县)、省三级医疗网络,并使不同层级的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平价,形成良好有序的医疗分层诊治秩序。
 
    第三,改革"以药养医"体制,实行医药分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为民说,医院之所以难以实现"平价"主要贵在药价上,但药品价格是由药监部门和物价部门定的,医院也只是按照政策规定,在此基础上加价15%。医院不加这部分钱,就没有了收入。他建议,可以在部分"平价医院"内进行改革试点,首先通过财政投入把医生的收入保证下来,使他们内心平衡,安心工作;其次,建立一批平价药店,让患者持医生处方在平价药店内买药。
 
    评论:不该让平价医院孤军作战
 
    平价医院出现伊始,就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平价医院能走多远?从现在一些地方的情况看,问题果然不少,归结起来主要是收入远小于支出,长此下去恐怕真的难以维持。
 
    平价医院的困难是明摆着的,需要提供低价医疗服务的病人很多,而为数太少的平价医院根本满足不了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虽说设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在目前还属于试点性质,主要是通过它们的运作,摸索缓解低收入阶层看病贵的经验,但实际上管理还很不成熟的平价医院却已经承担起为众多困难患者排忧解难的重任,特别在那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群众对平价医院的期望值也就更高,平价医院所肩负的责任自然就更重。
 
    与平价医院的困难处境相比,同样是政府投资设立的公立医院日子就好过得多,因为一样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却相差一大截,这当然会让不少平价医院感到"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平价医院的财政投入未能明显增加,平价医院多付出的那部分劳动和开支由哪里弥补,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已有不少人士呼吁增加对平价医院的财政支持。
 
    但从长远看,摆脱平价医院困境的根本办法,就是让所有公立医院都变成平价医院,而不是仅靠少数平价医院孤军作战。从公立医院的性质来说,为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那种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的做法有违"公立"的本意。而且,从平价医院的实践来看,大幅度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有效减轻普通百姓的看病负担,并非难以做到。既然多数群众对低价医疗服务有比较强烈的需求,而政府又想为老百姓看病吃药提供一些实在的帮助,有什么理由只让少数平价医院独自承担原本属于所有公立医院应该承担的责任呢?
 
    让公立医院回归本职,应该是医疗改革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尽管其中困难和障碍很多,但不如此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如果把解决矛盾的希望都压在少数平价医院身上,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子难过
 
    这是2月22日,长沙市天心区三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一位患者检查牙齿。
 
    周老太太独身一人住在贵阳市栖霞小区,这两天有点不舒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步行不过5分钟。老太太感觉"很方便,医生还会登门探视,有时就在家里输液"。
 
    1998年迄今,贵阳市已建成类似机构百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成型。然而,"原本是公益性质的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很多心思放在经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否持续运转下去,令人担忧。"南明区卫生局副局长李开琴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子难过
 
    61岁的袁嘉陵是贵州颇有名气的老中医,屈指算来,他领头承办普陀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整整6个年头了。老爷子说,自己几乎不敢外出超过一个星期,"这个地方全靠我的名气支撑,有两次出国考察时间长一点,中心收入就直线下滑,从月均6万多跌到两三万。"
 
    袁嘉陵算了一笔账:中心的医护、勤杂人员在16到20人左右,二楼近400平方米是办事处无偿提供的,一楼当街门面系租用,月租金2500元,工资支出每月近3万元,药费支出2万元,加上办公费用、水电等开销,略有赢余。
 
    贵阳是全国较早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的城市之一,根据贵阳市卫生局副局长金建平提供的数字: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0个,其中,有赢余、收支大体平衡和入不敷出的各占约1/3,"国有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总数的近90%,总体来看,民营的赢利状况要好一些,国有的问题较多。"
 
    "像普陀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种情况,已经算是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了。"袁嘉陵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办性质,承办方是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长期亏损使得负责人魏子瑛感觉非常挠头。这个中心于2003年3月挂牌成立,月收入仅四五千元,"我们有7名医护人员,按照医院标准拿工资,人均1800元,光这一块的支出就差不多万把块钱,根本维持不下去。"魏子瑛说。
 
    收支不平动摇承办医院思想
 
    在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位被总结为七大功能,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卫生监督、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袁嘉陵说:"我们承担的多数责任是带不来真正经济效益的,尽管政府给了一些补贴,最多也就是勉强能够敷平支出。"
 
    因收支不平衡,一些承办医院意见很大,甚至产生主动退出的念头。李开琴说,市里面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退出机制,定期检查,对不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淘汰制度,"最近两三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南明区已陆续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承办单位主动退出,说得好听一点是被我们淘汰出局,其实主动权操在别人手里,我们才是被淘汰者。"
 
    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困境,据了解,在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初期,贵阳市按照市、区、办事处1:1:1比例,投入900万元专款,用于购置业务用房。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仍然是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挥的一大制约因素。李开琴说,南明区能达到市里规定的2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的只有一半。面积不足客观上影响到医疗业务开展,导致恶性循环,越是面积小业务少,经营就越不好;经营不善,就越没有能力投入。
 
    相比之下,一些面积宽裕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了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面积有600多平方米的宅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俨然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型医院,据负责人许倩介绍,目前年收入超过120万元,利润虽然不多,但发展前景不错。
 
    袁嘉陵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有找钱的正当渠道。说起来不好意思,除了一些门诊手术外,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输液,其实就是挣一点人工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开展不了比较多样化的业务,的确很难维系。"
 
    "没有病人,哪来的经济收入?"
 
    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营的因素很多,在一些有关人士看来,整个医疗体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李开琴提议,国家应明确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保的首诊机构,并完善双向转诊体系,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真正形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利益因素驱动,基本上是病人转走就回不来了。没有病人,哪来的经济收入?"
 
    云岩区卫生局副局长叶海说,尽管对"双向转诊"有过一些规定,但省、市级医院和企业医院我们根本无法制约。
 
    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缺乏好医生的现状,他们建议,卫生部尽快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晋升职称或提拔时,必须要有到社区工作的经历,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有所保障。
 
    事实上,尽管目前所占份额不多,一些民营医院却颇看好社区医疗这块"肥肉"。
 
    纯民营性质的威清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贵州瑞金医院承办,去年7月开业以来,目前月收入已达到7万元以上。
 
    中心负责人肖一明称,目前运转情况好于预期,因为,"相对国有医院而言,民营医院的机制比较灵活,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也要高一些。"肖一明并不讳言,民营医院很看重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给予的政策、资金扶持,"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民营医院投入大量物力和精力,在社区内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跟老百姓有了感情,我相信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录入:mp066

上一篇:品牌咽喉药市场营销特点有哪些?

下一篇:怎样打造橡胶膏剂品牌?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